论自律五:再谈感觉和想法

我翻阅了一些心理学书籍,并对我们的意识进行了进一步思考,主要是想要探寻一般的意识空间和我们行动的问题,本文是接上一篇文章正念自律对自律问题的进一步思考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将对意识空间的两个主角:感觉和想法进行思考,看一看这两者是如何引发我们行动的,最后再来讨论自律的问题。

感觉、知觉和意识

在思考我们的行为是如何发生的时候,我对我们脑海中的各种意识状态很感兴趣,因为这些底层的东西会对我们理解我们的行为很有帮助。于是,我查找了一些心理学书籍,在心理学中,感觉、知觉和意识占据了一定的篇幅:

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在心理学上面有严格的定义:
感觉(sensation)是感受器——眼、耳等器官中的结构——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。
知觉(perception)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。

广义上,感觉是知觉的一部分,知觉包含三个阶段:感觉、知觉组织、以及辨认与识别客体。感觉是把物理能量转换为大脑能够识别的神经编码的过程。知觉组织形成了对一个客体的内部表征和对外部刺激的知觉。辨认与识别是赋予知觉以意义。

我们接着讨论意识(consciousness),意识这个概念因为太复杂,并没有被严格的定义,但是心理学家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共识:意识是我们对自己和环境的觉知。与感觉和知觉一样,意识也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,它是将感觉和知觉获得的信息继续进行抽象,从而获得了我们能够觉知到的神秘的脑内体验。

从上面的定义可以产出,感觉、知觉、意识是一个比一个高级的信息处理的过程,在信息处理过程中,信息逐渐的抽象和整合,把支离破碎的外部的信息转换为我们脑体统一、完整的体验。

感觉、知觉、意识除了表示一种信息处理的过程外,在我们日常的表达中,还表示这个过程所对应的产物
当我们说感觉的时候,它不仅仅是感觉的过程,还是感觉处理的结果:痛觉、触觉、听觉。
当我们说知觉的时候,也不仅仅是上面的知觉过程,它还是知觉的结果: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苹果,那是一棵树。
当我们说意识的时候,意识不仅仅是一个过程,还包含着诸多的状态,这些状态就是我们讨论的重点,我们的感觉、知觉、思维、情感、表象、愿望,还有做梦、催眠也属于意识的状态。感觉和知觉被意识到,成为意识的一种状态。

在理解我们的行为是如何发生的时候,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意识上,尤其是感觉和想法这两种意识状态。

意识空间里面的感觉和想法

对意识空间最经典的划分,莫过于感性和理性这一说,它把我们的意识空间划分为感性部分和理性部分。感性部分就像是大象一样,是我们行动的力量,而理性部分则是骑象人,掌握着大象的方向。我将换一种说法,并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,来说明它们对我们行为的影响。

在讨论我们行动的时候,我将意识空间划分为感觉和想法两部分。想法是一种我们可以描述的意识过程,这个过程可以是语言,也可以是图像,而感觉则是一种带有能量的状态。

对于我们的想法,又可以划分为两部分:感性的想法和理性的想法
感性的想法,是一种快思考的过程,它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自主的产生和运行,比如想到要看新闻,看朋友圈等,这些想法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会不断的涌现出来,是我们失控的源头。
理性的想法,这种想法大多是经过我们分析和思考过的想法,对我们发展有利,大多符合一定的逻辑,比如我不应该玩手机,我要学习,这个想法是我们以前思考过的,并且符合只有努力才会有回报的逻辑。

每个想法都有其对应的感觉,感觉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遵循模块学说,在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头脑中都有对一件事情的感觉模块,感觉模块之间相互竞争导致行为的发生。感觉模块可以是我们基因里面就有的,还可以是经过后天的刺激形成的。感觉模块一旦形成,将在我们的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,就像是火药桶一样,遇到外界的刺激,就会沿着想法这条引线爆炸。

所以,我对意识空间里面的划分就是这样的:感性的想法和其感觉,理性的想法和其感觉。通常来说,理性的想法所附带的感觉很小,以至于我们经常感觉不到,而感性的想法能够激发强大的感觉,以至于我们误以为感觉就是感性的想法所特有的。

我们的行为是怎么发生的

我们一部分行为是由理性的想法主导的,这些行为往往意味着受控和自律,而大多数行为是由感性的想法和其对应的模块引起的。但是,无论是什么行为,它们发生的逻辑是一样的:从想法开始,然后激发其对应的感觉模块,从而产生我们的行为。

想法可以沿着两个路线发生:一个是外部的刺激,另外一个是我们内部的记忆。想法一旦产生,就会按照一定的逻辑开始运算和发展,这也是我们平时思维的过程,感性的想法运算非常的快,绝大多数是在潜意识里自动运行,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有十几个念头一闪而过,最终,会有一个“做”这件事情的想法,这个想法会激发特定的感觉模块,感觉模块被激活以后,由于其拥有很大的能量,从而导致我们行为的产生。

有的行为模式并不像上面那样典型,它发生的很快,没有中间的逻辑过程,仅仅是产生“做”一件事情的想法,就足以引发我们的行动。因为此刻仅仅由这个想法和它所对应的感觉主导,尽管这个感觉很小,也足以引发我们的行动。这也符合“感觉模块”相互竞争的逻辑,在同一时刻,不是仅有一个感觉模块的,理性和感性斗争的过程就是感觉模块竞争的过程,理性的感觉模块力量太小,经常落败。

日常生活中,如果没有计划,不知道要做什么事情,那么很可能会面临这么一个情况:脑海当中随便产生做一件事情的想法,然后就会立马行动,而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产生最多的想法就是看手机,任何一个吸引你打开手机的想法都会让你打开手机的,所以你会看到在没有什么事情的状态下,人们总是打开手机来看。

我们应该如何自律

我们的行为是由想法和其感觉模块引起的,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是一样的,我们应该遵循那些能让我们变得更好的想法,而不是本能的、默认的想法。通常情况下,我们把理性的想法看作是有利于我们的想法,把感性的想法看作是我们需要加以控制的想法。

对我们意识空间和我们行为的了解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自律。针对意识空间中的四个对象:理性的想法,理性的感觉模块,感性的想法,感性的感觉模块,分别采取以下措施:

  • 理性的想法:其实就是平时我们认知的过程,要多提升自己的认知,多做一些思考,知道怎么做对我们比较好。理性的想法还包括一定要有目标和计划,知道此刻应该做什么,否则就会陷入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状态。

  • 理性的感觉:由于理性的感觉力量很小,所以要培养它,在论自律三:欲望管理中有讲到,一定要立志,培育正面的欲望,增强理性感觉的力量。

  • 感性的想法:我在论自律四:正念自律中介绍了一些,我们脑中随时会产生诸多的念头,刷微博、玩游戏、吃巧克力、看直播等,对任何话题感兴趣都可能让我们立马去行动,所以,关键是识别出来这些感性的想法,去做理性想法规划好的事情。

  • 感性的感觉:我在论自律二:感觉的作用中提到了一点,其实在其他的书中也有提到,运用RAIN方法来处理我们的感觉模块,Recognize识别,Accept接受,Investigate观察,Non-attachment剥离。运用RAIN方法来逐步削弱和剥离出来感性的想法,让你力量变小。

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我们行为的底层的逻辑是什么,把这个想通了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自律,而上面的措施则是可以组合采用的自律方法。

参考:
《心理学与生活 第16版》
《why buddhism is true》 《思考,快与慢》

本文接受赞赏